市场的旋律总是起伏跌宕,充满戏剧,这一次证监会的“并购六条”出台尤其宛如一首激昂进行曲。自2024年9月24日起,这份意见书便如同一剂“兴奋剂”,让市场活跃度节节攀升,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好戏不断上演,掀起了产业升级的狂潮。而这股热潮的背后,是上市公司们争相跳入搏击池,从传统行业到新质生产力,再到热门赛道,人人都想趁政策红利赚个盆满钵满。先别急着叫好,这场游戏虽然热闹,但藏着的风险可一点也不简单。
“并购六条”甫一发布,就让各大公司按捺不住加速出手。数据显示,从重磅披露到最终落实,时间几乎被压缩到了“速冲咖啡”的水平:不到两个月。原本不少事件需要半年甚至更长,如今却被一脚油门踩到“短平快”,政策力度之大显而易见。以道恩股份收购安徽博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,从首次披露到最终收官,仅用了区区两个月。这种效率足以让很多人感叹:政策扶持,企业们果然跑得更欢了。
不过,更令人欣喜的是支付方式上的变化。原本单一的现金支付已渐渐让位于更灵活的组合支付,什么“股权+债券”“现金+股权+实物”,交易花样百出,财务工程像打了个漂亮的花式扣篮。从数据来看,采用组合支付的事件数全面开花,这让市场资金流动性更强,也可以说给并购交易穿上了一件定制版的运行服。但也别高兴得太早,这种多样化支付方式虽然解决了现金不足的问题,但背后藏着复杂的估值博弈和标的价值判断,分分钟可能变成高风险游戏。
当然,市场无穷变化的最耀眼一幕还是传统行业瞄准了新质生产力的“跨界梦”。那些机械设备、化工类的大佬纷纷扔掉老饭碗,转头看起新能源、生物技术,以及AI等新鲜领域,拼命要把自己从基础产业里剥离出来,挂上“科技潮牌”。比如狮头股份拟收购利珀科技的案例,一笔交易便是大手笔,价值超过6.5亿元,还意图借助机器视觉技术制造出下一个市场亮点。而金字火腿跨界半导体更是让人频频咋舌,一个做火腿的公司居然能下注AI芯片,的想象力果然比宇宙还大。
半导体行业自然成了政策红利最大的赢家。作为未来产业的“机油”,它在并购重组赛道上绝对的风头无两。数据摆在明面儿——逾230起并购事件,占据了2024年整个市场热点的C位。不少传统行业甚至跨界强攻半导体,从绿通科技到友阿股份,都想来分一杯羹。不过这里也要打个问号,跨行业经营的管理难度指数直线拉升,这些公司是否能跨越认知鸿沟,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。
当然,国有企业的身影也没闲着。央国企在并购重组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占比已经逼近三分之一。从政策鼓励的角度看,国企在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上都是“带头大哥”,政策支持更是给他们加了个“双保险”。整合并购、抢占赛道,它们手里的牌简直得天独厚,这也让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,而民企此时只能拼命想办法挤进牌桌。
但并购绝非一场简单的“买买买”戏码,从标的估值到后续整合,路上的坑可不少。记者发现,那些高估值的交易标的,动辄超出80倍市盈率,这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。高估值意味着标的有“明星效应”,但从风险上看也更容易落入业绩承诺无法兑现的“鬼打墙”。跨界并购更是这些热闹场景中的“轰炸机”,不少失败案例都出现在跨行业的交易里,结果往往是捞不着跨界红利,还赔个底裤。这难道不是市场的另一个毒苹果吗?
市场的玩家已经习惯了热潮,但对风险的认识仍需冷静。一场好的并购,不仅要选对标的,更要同步整合资源,这样“买对人”才不会变成“追错风”。在监管层的推动下,未来并购重组的政策红利还会继续释放,但企业能否真正借此实现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恐怕还离不开对产业逻辑、信息披露以及治理规划的深思熟虑。
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:那些跨界并购失败后的大跌股价,是的必然代价还是盲目逐利的漂流?换句话说,这些“风口”是不是鸡血注的太满了?当的舞台不断被拓宽,谁又能保证,这是赢家在高歌猛进,而不是输家在破罐子破摔?
股票配资神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