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名单,由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荻院士担任负责人的“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”入选。这也是交大第四次入围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张荻院士团队科研创新成果卓著,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一等奖6项,牵头重点研发计划4项,GF重大项目7项,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2项。在轻质高性能材料、钛基复合材料、智能复合材料及生物材料等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,多项技术成果实现空间应用与产业化,获得浙江省领军型创业团队等集体荣誉,展现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责任担当与学术影响力。团队自主研发的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性能国际领先,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,制定3项国家标准。团队成果连续5次助力嫦娥系列任务,并支撑空间站建设。此外,团队首创“遗态材料”新范式,相关科研成果多次发表于《科学》《自然》等顶级期刊,技术应用于50余个航天型号。团队多位成员入选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,荣获德国WILEY优秀青年学者奖、洪堡学者等国际殊荣。多位成员担任《自然》子刊审稿人、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,持续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。
团队教学创新成果突出:主编的《材料科学基础》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(材料类本科唯一),开发全球选课超1.5万人的Coursera慕课,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。团队协同育人成效显著,多位教师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,指导学生获得“挑战杯”全国特等奖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。团队还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创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方案,培养的学生获得国家博新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人才计划支持。
作为全国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团队,张荻团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将航天报国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。团队带头人张荻荣获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,用“24年磨一剑”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。团队采用“党建+重大任务”模式,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,积极开展专题党课学习,打造“红色学术沙龙”,形成需求清单—攻关清单—成果清单的闭环。团队同时注重信念教育,组织参观陈子龙纪念馆、黄旭华校友纪念展等活动,强化团队成员的理想信念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)
股票配资神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